前段时间,北京市民张浩的姥爷生病后自理能力几乎丧失,在医院的时候父母和自己轮班负责照顾老人,经过1个多月的照料,年过6旬的父母身体开始逐渐吃不消,自己白天也要上班,因此想请一位专业的护工来帮助姥爷换药、复健、照料日常生活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慢慢的变大,请护工成为一些家庭的刚需。而养老护工短缺成为民生痛点之一。
“我前前后后面试了不少于10个护工,要么上门看了老人的情况就直接拒绝了,要么就是专业技能欠缺,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既有技能又有力气的男护工只能干2个月,找一个称心如意的护工太难了。”张浩说。
“我母亲属于半失能老人,需要找一位专业技能强一点的护工帮助老人做复健。结果找了好几个都只会推着轮椅带着老人下楼晒太阳,复健更是从没有做过。”同样要专业护工的刘玉和记者说,之前她通过留在医院卫生间门上电话找到的护工几乎都不理想,技能差、价格却不低。
某二级医院老年科的相关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现在他们医院的护工队伍很难满足患者需求,一些机构介绍来的护工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很多护理技能都没掌握,取得专业证书的更是寥寥无几。
此外,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也存在不足。记者在采访一些养老机构的过程中发现,具备良好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成为共性问题。一位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坦言:“目前机构中有70多位老人,但只有6名护工,连班次都没法安排。即便一些护工技能不精或在工作中偷懒,也不敢轻易开除,否则很难招到合适的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需求十分迫切。
“只有建设一支稳定的、有专业素质的护理员队伍,才能为刚需老年人提供有质量的养老服务,才能令老年人及其家属放心,进而形成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实现养老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性局面。”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
由于“市场需求大、人员数量少”的问题,多数家庭在寻找护工时觉得“能找到比较合适的、愿意干的就行,有没有证书、是否接受过正规培训不重要”。
据了解,目前护工持有的证书分为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员等技能等级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业内比较认可的,一般是人社部门发的技能等级证书。但一家中介机构负责人坦言,多数家庭主要看得是护工的经验,“听几天课、花点钱就能办的证没什么用,还是要靠经验”。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全国“最缺工”100个职业中,养老护理员就时常位列前茅。据业内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鉴定合格的养老护理员约4万人;按照失能人口照护比1:3来算,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可能在千万级别。
尽管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在不少人看来,护工的收入比起育婴师或月嫂相比来说较低,服务对象却要比婴幼儿“难伺候”得多。“干护工是个力气活,非常辛苦。市场上对男护工的需求一般集中在照护生活不能自理或体重较重的老人。要频繁地帮老人翻身、扶着上厕所、抱上轮椅,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晚上也常常没法睡整觉。”今年40多岁的李山干男护工这一行已经快10年了,在他看来,这是个既考验体力,又考验耐心的行业,如果受不了委屈、吃不了苦的就很难坚持。
“又累挣得又不多是多数人不干护工的最终的原因,年轻人觉得不如当月嫂。”李山和记者说,护工群体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年龄偏大,专业技能学习较慢,收入很难提升。年轻人干一段时间就走了,考个育婴师或者当月嫂更赚钱,甚至出去送外卖收入都比这行高。
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超1.9亿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护理需求与日俱增,且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等趋势,医疗、养老与护理之间的供需矛盾将日益凸显,护工数量和质量“缺口”亟待补齐。
因此,推动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协同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一项有力举措。
对家庭照护者的社会支持与保护,已经纳入我国照护制度体系建设。去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将家庭照护者纳入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等范围”“探索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探索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政策”“拓宽人才教育培训途径”等要求。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开展居家照护培训,以“老吾老”之名提升家庭照护能力,为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照护提供指导,通过提升家庭照料者技能,减轻照料者负担。地方实践基础上,《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将失能老年人共同生活的亲属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合乎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共同生活的亲属参加照护培训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在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方面也将进一步提升要求。“力争到2025年,各地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的比例不低于90%。根据失能老年人健康需求和长期照护特点,加快制定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着力培训医疗护理员队伍,主要为需要照护并有疾病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邢若齐说。
对此,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于春水建议,提升居家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制定统一的居家养老护理员专业等级考评、晋升制度体系和薪酬指导体系,对居家养老护理员进行从业资质分级,提出较为合理的分级待遇指导意见,为具有资质并长期从事居家养老护理的人员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
郑功成认为,持续壮大养老服务的物质基础,设立护理员薪酬专项补贴机制,包括加大财政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等能解决因收入低而导致护理人员不足、护理队伍不稳、服务的品质不高的问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